
純粹地調和呼吸、享受音樂、覺察肢體,享受專屬於一個人的獨處時刻。來一趟「內在旅行」,或許比舟車勞頓的旅遊更能放鬆身心,進而找回自己的原力。
BY 珍珠
– 2020年10月25日
2020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措手不及的一年,彷彿濃縮了好幾年份的變動,在有如災難片中的全球疫情擴散中,人類終於被動地放緩了腳步,開始思考除了工作之外,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當我們無法像以前一樣把出國當娛樂的現在,不如試著把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,轉而進行內在的旅行。
以下的5處場域,除了帶來嶄新的生活風格之外,也能帶我們重新認識人類原本就具有的感知力,在這個獨特的時空背景下,重新找回心中只屬於自己的寧靜角落:
#01:Sine.天鼓工作室

曾以為手碟和天鼓這類看似很仙的樂器,只在國外製造,不過近來發現宜蘭一個天鼓工作室,不但販售自製天鼓,也開設工作坊,從無到有教你製作天鼓。對店主阿丹而言,天鼓的元素集結了工藝、音樂與靜心,無論是動手製作,或是自己在家簡單的敲擊幾個音符,都像是一種媒介,讓人體驗與自已相處的每個當下。
阿丹在玩樂團時期,常使用數位器材編曲,直到2008的金融風暴後,他開始思考社會環境議題,進而加入了自造者運動(Maker Movement),改變工作與自己的生活模式,甚至使用的樂器。正好當時天鼓的發明者Denis Havlena在網路公開了天鼓的製造方法,他就這樣一頭栽進天鼓的世界裡。
現代人平常吸收的資訊量過於龐雜,阿丹建議大家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,透過天鼓這樣直覺性很高的樂器,去純粹地享受音樂、享受專屬於一個人的獨處時刻,也許在這樣的環境下,會更輕易讓人進入內在的自我,進而嘗試傾聽自己的聲音。
天鼓製作步驟繁複,並且需要經過縝密的調音,阿丹也不希望過度使用資源,所以目前還是採取少量預購制。期待年底Sine.在台北的展覽,以及更多音樂的展演合作發表。

#02:Dr.Miss野女人身體劇場

8月底的一個艷陽天,我參加了優人神鼓山上劇場的山之祭系列活動,從年初劇場發生火災之後,這裏便從優人神鼓的私人練習場輾轉開放,開始一連串的對外活動。在當時看似危機的事件,緊接而來的卻是如同新生般的契機,讓大眾得以一窺老泉山的神秘面紗。
當天最撼動人心的表演,絕對是以小ㄈ為首的野女人身體劇場。優人神鼓與野女人身體劇場,分別是一位母親與一位女兒的作品,他們也同時都是女人、同時都是舞者、都是說故事的人,在我眼中,他們像是平行時空的彼此。
想起第一次見到小ㄈ,並不知道這個看起來亮麗的小女生,內在隱藏了那麼大的能量,他從大自然、環境、生態建築中尋找靈感、尋找劇場與肢體的有機的可能,也期望展現女性的獨特力量。最後發展出來的表演形式不是外在的,『這個劇場在每個人的心裡面』。
經過了以往在泰國的內觀經驗,以及這2年如同談戀愛般對表演的追尋,他說:「外界像是一面鏡子,投射出我們覺得不舒服或不想面對的,但那些都有可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,唯有去看見才能找出癥結點』。超齡的他與他的經歷,讓優人神鼓和野女人身體劇場,接下來的各種活動都令人更加期待。

#03:珍珠法寶

以往水晶礦石對年輕人來說,總是顯得老氣,現在大稻埕有一家台灣身心靈品牌的選物店,充滿靈氣、窗明几淨的空間之外,工作人員的詳盡解說,也都打破大眾以往對身心靈的印象,在這裏以「美」作為出發點,試圖探討人們自身的內在情緒以及自然物質帶來的療癒力。
店主珍珠原本是在時尚產業中工作的造型師,因從小接觸印度瑜伽的靜心法門,便不斷思考要如何將這些療癒身心的「法寶」,藉由更生活化、現代化的方式推廣出去,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許多療癒師與品牌之後,便在去年成立珍珠法寶,帶來美感與療癒並行的新選擇。
珍珠法寶的選品以精油、線香、水晶礦石為主,「我們販售的,是讓人能找回自己力量的方法」。藉由品聞香氣、挑選礦石、療癒服務等方式,對於人們提出的煩惱與問號,珍珠法寶不告知確切的答案,而是提供新的觀點讓人去思考:我是誰、我真正要的是什麼。突破社會的框架與既定的邏輯,放下制約,進而相信自己的直覺感受。
循著覺察自我、與大自然合作的概念出發,珍珠法寶近期與朋友們共同出版了一本2021年的日誌《Inner Planner》,推廣書寫魔力外,書中也記載了每月節氣食療、精油、礦石、新月滿月、書摘等內容,如同一本身心靈的生活指南,為內在旅行提供一條美麗小徑。

#04:方圓一脈

方圓一脈以推廣古道家哲學思想為主旨。道家生活指的是漢唐時期的日常生活,因此這裡推廣的包含茶道、香道、刮痧、中醫、氣功、時序養生等,與生活密切連結的課程,在一天疲累的行程之後,能夠簡單地利用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等方法快速充電、找回直覺,進而平靜身心。
最初我學會了「覺察」在生活中執行的方式,便是因為參加了方圓一脈的中醫課程。大凱老師說,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昨天吃了什麼、消化出了什麼、身體的狀態是如何,那要怎麼去瞭解自己的外在與內在?」於是他要求我們記錄且觀察不同的食物帶來的身體變化,而這就是所謂覺察的第一步。
這裡沒有神秘複雜的宗教形式,只有貼近日常的身心照護方法,也頻繁與各領域合作,包括歌手魏如萱的周邊商品、大甲鎮瀾宮的泡澡包、威士忌品牌的茶課程,甚至投資了信義安和的酒吧Bar PUN,徹底將道家哲學融入日常。
留意著季節時序、與自己對話、品茶、聞香等活動,不但展現了生活的美感,也是一種最簡單的靜心方式。方圓一脈不斷專注傳達的一個簡單概念,就是把注意力從外在拉回自己的內心,確實地去體驗當下的美好。

#05:Mica雲母

Mica雲母,如同其簡介中所述「雲母一詞源於拉丁語中的光亮」一般,一踏入這個空間,絕對會被此處穿透性的採光震懾住。這裡是創立於浦城街的實驗空間,雲母的存在彷彿是城市裡的一處秘密森林,在此處發生的任何可能性,都能夠被接受,任何的開創性,都可以被蔓延。
空間的創辦人岱岱身兼美術與攝影多職,由於對身心靈以及表演藝術的喜愛,開始經營一個可以容納各種藝術形式的場所。這裏定期舉辦瑜伽與手碟體驗,也曾經有過靜心會、水晶砵表演、當代舞團演出、市集等。
除了希望可以讓來這裡的人感受到平靜,雲母也代表著一種對未來生活的想像,包含靈性、環保、動植物友善等議題。
對岱岱來說,雲母的一切都是順其自然、有機地發生,包括來這裡辦活動的許多單位都是以前未曾預想過的。如同他自己面對2020的眾多事件,「每個當下都是新的時空變化,我們總是不停地在改變、在移動,在未知之中藉由持續錨定自己的價值,內在旅行就成為不斷重新定義自己的過程」。
雖然雲母的所在地即將臨都更,但從實體空間轉而發展出「雲母・聚藝」這樣的藝術展演策劃單位,期望往後能發展出更多突破既定思維的活動與表演形式。目前參與策劃的第二屆「植覺Awakening with Plants」系列活動即將展開,11月底也加入Open House Taipei的活動,到時一起來雲母體驗每個當下的發生吧。

生活從來都不是容易的,但或許藉由肢體的釋放、音樂的療癒、感官的舒緩、平靜地呼吸,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再加上適當的方法,也許就能在情緒迷路或卡關的時候,順利的找到出口,優雅恬靜地過好每一天。
責任編輯:林君玶
核稿編輯:楊士範
原文刊載於 every little d, BY 珍珠 -2020年10月25日-